• 首   页
  • 团队简介
  • 团队动态
  • 研究方向
  • 团队成员
  • 科研平台
  • 测试平台
  • 研究生培养
  • 学习园地
  • 联系我们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团队简介
团队简介
日期:2016-06-16, 查看:54554

     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团队(原: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特种纤维事业部),成立于2008年,拥有国家发改委碳纤维表征测试服务平台、碳纤维制备技术工程实验室(共建)、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、纺织行业碳纤维制备与空天应用重点实验室、化纤协会高性能纤维制备及表征检测(宁波)平台。研究团队现有全职员工30余人,其中正高级4人、副高级3人、高级技师1人、中级7人。

     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发改委、国家基金委、科技部、中国科学院、浙江省、宁波市重大平台建设与研制科技专项。建有PAN基碳纤维及其配套原丝吨级规模中试线,具有PAN基碳纤维的吨级研发与百吨级工程化技术支撑能力,并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。在高强中模碳纤维研究领域,完成了高性能T800级碳纤维(拉伸强度≥5.5GPa)中试制备技术突破和百吨级工程化放大,并突破T1000级碳纤维小试技术。

     2014年底团队开展国产高强高模碳纤维制备技术研发工作,于2015年5月、2016年1月先后突破M50J、M55J国产化制备技术突破,2016年9月进行了M55J国产化制备技术验证,2017年11月实现了国产M55J高强高模碳纤维中试稳定,2018年3月,成功制备得到拉伸强度5.24GPa、拉伸模量593GPa的高强高模碳纤维,实现国产M60J关键制备技术突破,2019年7月实现兼具高强度高模量的新型高强高模碳纤维小试稳定制备,2020年6月研制出拉伸强度3.86GPa、拉伸模量639GPa的高模量碳纤维,成功突破国产M65J级碳纤维关键制备技术。目前团队在国产高强高模碳纤维领域,业已形成M40J、M50J、M55J系列化碳纤维中试稳定化制备技术,M60J、M6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以及新型高强高模碳纤维小试制备技术,初步形成系列化国产高强高模碳纤维吨级中试制备能力。

      在第三代高强高模高延伸碳纤维领域,在国家项目支持下,2019年10月,团队实现了拉伸强度为 5.6 GPa、拉伸模量为 377 GPa 国产M40X 型碳纤维关键技术突破;2023 年 11 月,由江苏恒神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联合承担的“超高强高模碳纤维工程化关键制备技术”项目通过鉴定,研制的碳纤维拉伸强度≥5.8 GPa、拉伸模量≥377 GPa、断裂伸长率≥1.5%,并形成 10 t/a 的小批量生产能力。此外,在 2022 年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公布的一项专利技术中显示,已成功制备得到拉伸强度≥5.0 GPa、拉伸模量≥540 GPa的 M55X 型高强高模高延伸碳纤维,2024年4月该项专利顺利获得授权,目前该型碳纤维正在开展小批量稳定技术研发。

      团队秉承锐意进取、开拓创新、合作共赢的工作理念,与国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,并与航空航天多家单位广泛合作,开展国产国产高强高模碳纤维的应用评价工作,经国内专业机构试验,国产M50J、M55J高强高模碳纤维编织工艺及预浸工艺性优异,国产M55J高强高模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顺利通过成果鉴定。

      团队国家发改委碳纤维表征测试服务平台、化纤协会高性能纤维表征检测(宁波)平台等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证(CNAS)和中国计量认证(CMA),并且制定及参与制定《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》、《碳纤维 含水率和饱和吸水率试验方法》、《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残留溶剂测试方法》等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12项,已为国内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及高校提供高性能纤维检测表征服务。

国家发改委平台

 

国产高强高模碳纤维及其织物

     

参与制定的国家行业、协会标准

团队简介

  • 团队简介
  • 团队动态
  • 研究方向
  • 团队成员
  • 科研平台
  • 测试平台
  • 研究生培养
  • 学习园地
  • 联系我们
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团队 联系电话: 0574-86685098, Email:qx3023@nimte.ac.cn
建议使用1024*768分辨率,16位以上颜色, IE8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。